朝鲜语大辞典

1945年9月8日,在首尔站的一个仓库里发现了消失的宝物。那就是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时期的韩文学者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被夺走而消失的《朝鲜语大辞典》原稿。原稿多达两万六千五百多张。此后,经过2年的修改工作,1947年出版了《朝鲜语大辞典》第1卷,1957年完成了第6卷。至此,为了维护韩国人的本体性,从1929年开始的韩国语词典编撰工作结束了。 1910年被日本夺走国家的韩国人不能随意使用韩国语。但是韩文学者们在残酷的日本帝国主义的监视和镇压下,依然没能停止守护韩文的活动。1929年10月,成立了“朝鲜语辞典编撰会”,正式进入辞典编撰工作。收集各种词汇,统一外来语标记法,自行修正朝鲜总督府的拼写法修订案,1933年发表了韩文拼写法统一案。但是日本帝国主义对韩国语的镇压更加严厉了。日本于1938年在韩国学校废除韩国语课程,强制使用日语为国语。1940年废除了所有的韩国语报纸和杂志,强迫其改名。并且在1942年镇压了主管朝鲜语慈善编撰事业的朝鲜语学会,并拘留所有会员,扣押数十万张辞典原稿,强制解散团体。该事件导致16名韩文学者被关进监狱,2名严刑拷打致死。 1945年,在光复之际被关在监狱的韩文学者被释放。可是被日本帝国主义掠夺走的《朝鲜语大辞典》原稿的去向不得而知。可是原稿是在首尔站的一个仓库里发现的。《朝鲜语大辞典》原稿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时期,在残酷的镇压下,是韩国人为了守护韩国语而付出努力的珍贵宝物。

金刚全图

“自走金刚山,不如尽览枕边画(我的画)” – 郑敾《金刚全图》中 朝鲜时代最高画家之一的郑敾(1676-1759年)在自己的作品《金刚全图》中写下这样的文字,表达了对作品的自豪感。在长130.7厘米、宽94.1厘米的纸上有水墨画技法的《金刚全图》是众多金刚山画中最出色的作品。 郑敾为了让金刚山的众多山峰尽收眼底,从上往下看,以视点布局,以S字型左右鲜明地对比了树木茂密的土山和尖尖的岩山。柔和的土山与尖尖的岩山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一种和谐的美丽。这样的表现被解释为是传统的东方哲学思想的阴阳合一,太极的象征。“《金刚全传》包含这样的哲学意义,因此具有更特别的意义。因为这部作品是韩国固有的画风“真景山水画”。“真景山水画”是指直接考察韩国的山川并以韩国式的画法画出的山水画,由《金刚全图》的作者郑敾创作而成。 画家郑敾活动的当时,韩国流行模仿中国画风或脑海中想象的山水画。所以韩国的自然风景无法成为绘画的素材。但是郑敾对这样的画风提出了疑问,并亲自考察了韩国的山川,寻找适合韩国风景的表现方式,开始画山水画。在郑敾的挑战和努力下,真景山水画诞生了,他的画给后世众多画家带来了巨大的启发。

七政算

皇上和世子每天到简仪台都要和郑招等人商议制定。 《世宗实录》世宗十五年八月十一日 《七政算》是朝鲜世宗时代1443年制作的朝鲜固有的历法书。书名“七政”的意思是,作为历法之本的太阳和月亮、木星、火星、土星、金星和水星五颗行星。它由内侧和外侧组成,内侧结合了中国历法的优点,更加精确地计算了《日月五星》的运行,记录了以朝鲜为基准测定的天文信息。外篇中整理了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的天文书籍阿拉伯的回回历研究内容。 在15世纪制定固有的历法是一项全国性的大规模项目。即需要研究历法的优秀天文学家,还需要可以观测天文的仪器。世宗大王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这个工作。首先培养了天文学家,了解了现存的东亚历法《元朝授时历》。还研究了当时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天文学–阿拉伯的天文学。随着对天文学的理解逐渐成熟,于1432年在宫殿设立了天文台(景福宫,简仪台1432年),并制造了简仪、浑天仪等天文观测仪器,以朝鲜为标准对天文进行了观测。到1437年为止,婚丧、圭表、自鸣漏壶、小简仪、仰釜日晷、天平日晷、懸珠日晷等许多器具都被制造出来。并且以此获得天文资料为基础,可以更加精确地预测日食和月食。所以将所有过程的产物在1443年创造了《七政算》。 朝鲜理解了当时中国最高历法的授时历和世界上最正确的历法——回回历,并在此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而且最重要的是实现了以朝鲜为基准制定自主历法的伟大挑战。

天象列次分野之图

韩国有世界上第二古老的天文图。   这就是1395年朝鲜时代(1392~1910年)初期制作的《天象列车领域地图》。“天车领域图”是一幅石刻天文图,长122厘米,宽221厘米,由黑色石头雕刻而成。上面有1467颗星星当时几乎所有的星星都是用眼睛在北半球观察到的。天车领域图有四个大同心圆。最里面的圆面上绘有像北斗七星一样终年可见的星座,最外面是可以用眼睛观测到的星座的边界线。中间部分,太阳经过的道路黄道和南北极中,赤道互相交叉着画在一起,也表示了银河。此外,还详细说明了包括太阳和月亮在内的天体变化。 像这样展现东方星座体系的《天上列车领域地图》和13世纪中国制作的《顺雨天文图》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有明显不同的特征。首先,天上列车领域地图的制作纬度是朝鲜的汉阳。并且有自己固有的星座,虽然是同名的星座,但由于位置不一样,所以也有星座形状有点不一样的。最重要的是,在天文列车领域的地图上,星星的大小各异,这是因为根据星星亮度的不同表现出了不同的大小。据刻在石刻上的制作经过,天象列车领域地图是以高句丽天文图的石刻为基础,在朝鲜初期重新制作的。我们通过天象列车领域的地图,可以看到长久以来韩国固有的宇宙观和天文科学技术。 这是一张集中了东洋天文馆的细腻而准确的天文图。-W.C.卢浮斯《韩国天文学》(1936年)

直指

高丽如何留下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刷品?   1967年在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工作的朴炳善博士在图书馆收藏品中发现了《直指》下卷。《直指》选取了高丽僧侣景闲领悟到禅的真谛所需的内容,译本为上下两卷,1377年在清州兴德寺用金属活字印刷而成。此后,朴炳善博士通过各种考证,确认了《直指》是用金属活字印刷而成,并于1972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图书展示会中展出了《直指》,向世界宣告其存在。因为《直指》的发现,世界印刷历史被重新改写。因为在此之前,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刷品是1455年印刷的德国古腾堡的四十二行圣经。 高丽如何留下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刷品?如果想要发明金属活字,需要金属铸造技术、造纸生产和印刷墨开发等相关技术的全面发展,高丽就具备了这样的环境。长久以来传承下来的金属铸造技术,纸张和墨水(墨)因其质量优良而出口到中国的人气商品。特别是金属活字印刷的墨水不同于木版或木活字印刷的油性成份,高丽的墨水制造技术非常出色,所以印刷金属活字没有太大的困难。据记载,拥有如此高印刷文化的高丽,在比《直指》足足早145年的1234年,《详定古今礼文》就用金属活字印刷而成。高丽的金属活字技术发展到了朝鲜。1392年,朝鲜设立了铸造活字的专门官厅,印刷了书籍,制作了很多美丽而完成度很高的金属活字。 韩国的金属活字技术对保持和发展韩国社会的精神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丽的佛教和朝鲜的性理学思想是随着金属活字技术的发展而延续。印刷《直指》的韩国金属活字技术是继承韩国文化传统的重要宝藏。

高丽水军的舰炮

世界上最早的舰炮海战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呢? 舰炮海战之所以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因为以舰炮海战为起点,世界历史的主导权从亚洲转移到欧洲。随着装有强大舰炮的舰队开始掌握海上权,欧洲各国开始主导世界历史。很多人认为,1571年威尼斯、热那亚、西班牙联合舰队与突厥舰队在莱潘托展开的莱潘托海战是近代舰炮海战的开端。但是,早190多年的1380年,高丽水军在军船中安装火炮,在韩半岛的镇浦击退倭寇的第一次舰炮海战“镇浦海战”取得了胜利。 高丽水军是如何在世界上最早将火炮安装到军船的呢?当时在高丽时期倭寇入侵频繁,规模扩大,损失严重。对此,高丽朝廷为了消灭倭寇,建造船舶,并组织了强大的水军。但这还不够。这时,高丽的武官、科学家崔茂宣想到了在舰船上安装火炮,并在海上击退倭寇的想法。并且调查了韩国和中国的火药制造方法,成功开发出了火药。此后,他向朝廷建议成立专门负责制造火药武器的部门,高丽在1377年设立了“火㷁都监”,让崔茂宣开发出数十种火药武器。高丽的历史书《高丽史》中崔茂宣的镇浦海战记录如下。”用火炮焚烧敌船……烟火盖天,守船的敌兵几被烧死,跳入大海而死的人也很多。” 崔茂宣是世界上第一艘在舰船上装载火炮的海战,在世界历史上创造了巨大分歧点,他开发的各种火药武器都传入朝鲜,成为李舜臣将军在壬辰倭乱中取得胜利的宝物。

石窟庵

石窟庵是新罗时代在庆州吐含山建造的人工石窟寺院。751年由当时的宰相金大成开始建造,774年完工,原名“石佛寺”。石窟庵与印度和中国的自然石窟寺院不同,是用高度的建造技术人工建造而成的人工石窟寺院。 石窟庵内部包括本尊佛像在内的所有佛像均由花岗岩雕刻而成,花岗岩色彩优美、质地坚硬,但不易驾驭,所以需要较高的雕刻技术。石窟庵里的佛像无一不表现得严谨细致,栩栩如生。拥有威武的体格、表情严肃的本尊佛像,姿态优美的11面观音像、苦脸的罗汉和肌肉发达的金刚力士等38个佛像,以圆形主室为中心而排列。 石窟庵本尊佛像的主室天棚,用高度的筑造技术将笨重的石头砌成圆形。 这种天棚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要想用笨重的石头建造圆顶棚,必须有周密的设计和基础科学来支撑。新罗的建筑家们在堆砌石头的同时,以一定的间隔在中间插入楔子石,适当地安排重量,使天棚变的更加牢固。另外,建成时石窟庵下流淌着冰冷的泉水,室内的湿气通过泉水流入,可以自然聚集到温度较低的地面上消除。石窟庵之所以能完好无损地保存一千年以上,是因为设计的如此科学。石窟庵是新罗人的信仰和愿望,是一件凝聚了出色的建筑技术和艺术美的宝物。

圣德大王神钟

“这钟是世界上最好的。如果德国有这种钟,仅这一点也能成为博物馆。” 德国考古学家肯·梅尔博士 圣德大王神钟是为祈求新罗圣德王(在位702-737)冥福而制作的铜钟。在韩国,该钟的钟声最受韩国人喜爱,以美丽的钟声而出名。钟的重量为18.9吨,高3.66米,经过34年的漫长制作,于771年完成。 圣德大王神钟由系钟的环“龙头”和起到声筒作用的“音管”以及钟的躯体组成。特别是音管是只有在韩国的同类钟才能找到的独特结构,他可以减少声音的杂音,使声音变得深沉、悠扬。圣德大王神钟的钟声会出现一种忽大忽小的脉搏跳动现象。而这种脉搏跳动使得钟声发自内心,传得更远。钟的躯体上有仙女形状的超凡雕刻,还有敲钟的地方“撞座”。韩国的钟与摇钟本身发出声音的西方的钟不同,而是在钟外用木棍敲打钟发出声音,而撞座是敲钟的地方。但是圣德大王神钟的撞座位置是现代物理学家找到的最理想的支点。在敲钟的时候,敲打这个撞座的位置,冲击最小也能发出最轻快的钟声。 除此之外,圣德大王神钟钟,还有很多为了发出最佳声音的要素。所有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使之达到用现代技术也无法创造出来的心灵美妙钟声。圣德大王神钟是新罗的技术、艺术和科学创造出来的最佳杰作。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印刷品是什么? 1966年10月,在大韩民国庆州的佛国寺释迦塔中发现了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印刷品。这就是8世纪初韩国古代国家之一的新罗(57岁,BC~AD 935年)印刷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这部陀罗尼经是在释迦塔的修复过程中,在塔的内部戏剧性地发现了它。 陀罗尼经是用长52厘米、宽6.7厘米的粗木制成的12张纸拼成的卷轴形状的印刷物。每一行用木版印刷了7到9个字的文字。陀罗尼经的印刷时期,推测为至少是安置印刷物的释迦塔的建立年度751年前。这比868年发行的中国《金刚般若·巴拉密经》和776年印刷的日本《百万塔·达拉尼经》早得多。新罗是如何留下世界上最古老的印刷品的呢? 韩半岛早就有了造纸技术。早在6世纪以前用构树制作了纸,高句丽(37BC~AD668年)僧侣昙徵在7世纪初将纸传给了日本。新罗的楮皮纸由于品质优良,在中国也广为人知。无垢净光大陀利经也是在新罗的楮皮纸上印刷的。新罗的造纸技术延续到了高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高丽文宗34年(1080年)通过官方贸易向中国宋朝出口了2000幅纸张和400件墨,宋朝商人大量购买了高丽优质纸张和墨。高丽于1377年在清州兴德寺用金属活字印刷了《直指》。这本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刷品。此外,韩国还有《高丽大藏经》、《朝鲜王朝实录》等很多世界性的记录遗产。

武宁王陵

在整修百济时代古墓的排水管道时,偶然发现了百济武宁王(在位501~523)的坟墓。在坟墓中发现了能够了解坟墓主人的死亡时间和安置年代的支石,由此可见坟墓的主人公是武宁王。古代墓葬中像这样容易被揭穿的墓主是非常罕见的。更何况武宁王陵被发现时没有被盗过,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出土了用金制的冠冕式,饰有龙凤的大刀,刻有字迹的手镯等总共100多种2900多件文物,其中17件被指定为国宝。 武宁王在百济被高句丽夺走了首都,迁都到雄进(现在的公州)的艰难时期成为了国王,为百济找回稳定和复兴做出了努力。为此,还推进了多项改革政策,对外积极与中国、日本等国家进行了交流。通过武宁王陵,我们可以看到百济曾经展开过活跃的国际交流活动。 武宁王陵是用砖头砌成的砖头墓。当时通过与中国活跃的交流,引进了中国南朝的墓穴样式。坟墓整体上是用矩形砖横向砌成4段,竖着堆成1段。由砖头组成的墙面上华丽地装饰着莲花图案,圆形拱顶是利用制作较窄的梯形砖头精制而成。百济工匠们为了在正确的位置上砌砖,甚至在砖上刻了字。此外,在武宁王陵还出土中国制造的瓷器,使用了日本产金松制成的棺材等文物,通过这些文物可以了解与国际社会积极交流、接受和发展各种文化的百济国际化。